调查分析规划(收集3篇)

时间:2024-10-26 来源: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篇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涉及内心及行为的一种动态过程,包含确定与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相关性、持续性、动态性、前瞻性等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框架包含6个基本环节,即“测(潜能侧评)、定(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学”(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强化潜能)、干(职业生涯实施)、评(职业生涯评价与反馈)、发(职业生涯发展)”,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具体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程序

(1)内部分析,认识自我。在剖析自我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全面彻底的了解。通过六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①我能做什么?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胜任力、抗压能力;②我适合做什么?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意志品质;③我喜欢做什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④我能否成功?分析自己的价值观、态度以及决定的生活目标、抱负与手段;⑤我的工作效率和成长速度怎样?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⑥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分析自己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等。自我分析应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分析外部环境,评估职业机会。社会整体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家庭环境是每个人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对个人影响最大的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对家庭环境进行分析时,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及家族文化对本人的期望及影响,正确全面评估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环境主要指学校的专业优势、教学优势和特色,社会实践等;对社会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政策,社会价值观,价值观会随外部经济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变迁等。

(3)选择职业目标。在第一步自我分析和第二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与自己条件相符的职业目标。大学生职业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为实现职业目标做的详细计划,可以根据职业目标确定学习动力及行动方向。选择职业目标也就是职业定位,职业目标的选择要求与自身条件和主客观因素相符,职业定位过程中要看考虑兴趣、性格、特长优势与职业目标相匹配以及专业与职业目标相匹配的程度等。

(4)制定行动方案。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员工为他们做什么。大学生要想被用人单位聘用,首先要清楚认识自身具备哪些条件,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以及职业目标是否与单位的信息和要求相适宜。不少新时期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有了一份工作,就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所以在应聘前不会去认真全面的考虑这些问题,而是抱着随便试试的心态,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二、西安外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西安外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整个问卷根据性别、年级、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所属学科(文科、理科、其他学科,这里的其他学科重点指艺术和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5种属性的不同分类,对西安外事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开放式随机问卷调查,整个问卷涉及34个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种类问题,选项分为四个评价指标(非常不符合、较不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根据属性对七个维度(职业生涯认知、自我认识、目标计划、职业探索、人际关系、职场认知和反馈修正)的影响程度,统计选项对问题的概率数据分布,通过概率大小不同比较5种属性的差异性。汇总表格如下:

(1)性别。在通过通过报纸、杂志了解职业信息的男女符合比例分别为53.67%、47.01%;在给自己定下了毕业后一年的职业目标方面,女生不符合的比例54.70%高于男生46.89%。女生符合比例显著高于男生的方面:在制定了近期(1或2个月)的学习计划方面,男生47.46%的比例符合,女生51.28%的比例符合;最近一年在调整职业目标方面,男生差于女生,男女符合的比例分别为49.72%、51.28%;在对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了解、认为人际关系对职业有重要影响。

(2)是否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在绝大多数的选项中是没有很大差异性的,但在目标计划和反馈修正这两项中存在一定差异,在目标计划的选项中,当被问及“我制定了近期(1或2个月)的学习计划”和“给自己定下了毕业后一年的职业目标”这两个选项中,学生干部中大多数是符合的,而非学生干部不符合的比例分别占到52.88%和54.97%;在反馈修正的选项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我调整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学生干部大部分是符合的,非学生干部不符合的比例分别占到52.36%和54.97%。

(3)是否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多数没有从事过社会实践,而非独生女恰好相反,从数据显示来看,50%的独生子女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非独生子女中从事过社会实践的占57.59%;非独生子女对大多有学习计划性,比例占到61.16%,并对计划进行调整,独生子女不符合的概率占大多数;在清楚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认为人际关系在职场中非常重要、对自己的优劣势清楚、对职业生涯有过设想、清楚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方面,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

(4)学科类别。在是否“清楚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吻合的基本能力”选项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大多数都是符合,而60%的其他专业学生不符合;“给自己定下了毕业后一年的职业目标”选项中,理科和其他学生都倾向符合,而文科学生52.53%的学生选择不符合;在职业探索和社会实践方面,理科学生也较欠缺;对职场的素质认识,其他学生认识不足;文科和其他学生在反馈修正方面不如理科学生。

(5)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大一学生的学习计划性、职业目标、职业认识、社会实践方面和反馈修正方面都差于其他年级;大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概率分布数据均高于其他年级;在主动了解职业信息方面,研究生占的概率比重是最大的,除了专业所属学院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程这项,其他各项研究生的概率符合比例都在50%以上。

(二)西安外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

(1)职业目标不明确。4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与自己专业相类似的社会实践,一年中,对自身认识、学习计划、职业目标和交际范围的调整方面没有很明确的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我评价、环境分析、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时依据职业目标展开实施策略与措施,不断进行反馈修正的过程。其中,环境分析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没有环境分析做支柱,职业规划只能是空中楼房,职业规划的顺利开展。

(2)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竞争意识。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甚至有的同学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

(3)大学生有规划无行动。很多学生不能合理的分解和有机衔接总体目标与分目标,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计划制定操作性不强,行动不够的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只有总体计划,没有阶段性计划;又或者是有阶段性计划,但是没有具体细化,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缺乏遇到挫折的灵活应急措施,常出现“当一天和尚撞天钟”,或者是只当“和尚”不撞“钟”,上课是为了点到而到,课余时间就是东走走、西串串,唠家常;或者是在寝室里上网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或者是经常遇事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一拖再拖往往坐失良机而导致失败;又或者对危险和失败担心过度,由于过分小心而影响了行动。很多学生存在着“如果万事俱备,我肯定会去做”的普遍心理。

(4)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充分。目前不少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途径单一,缺乏综合性。很多学生只分析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个人的优缺点,没有涉及个人的情商(情感、情趣、意志、耐受挫折等品质)、职业价值观取向,以及职业的适应性等,而这些因素对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了解自我的主要方式,要么是单纯的通过各种测试来认识自己;要么只是根据友人、同龄群体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容易产生两种认识误区:第一,过分肯定;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忽略了自身劣势,使自己陷入自负的境地。第二,过分否定;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让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

三、西安外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改进措施

(1)西安外事学院引进和应用专业职业测评软件。职业测评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①清晰与自己性格、兴趣等相匹配的工作种类;②利用测评报告,帮助个人在面试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表现自己的优势,抓住工作机遇,提高面试成功率;③通过分析报告的结果,在简历中更加明确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④能够深入、科学、全面的了解自己。西安外事学院可以针对几种测评软件的实际应用效果与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北森朗途测评软件,此种测评软件的关键一点是简单明了,操作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这个软件对性格的若干方面不仅有综合分析报告,更重要的是有建议报告,让每个测试者都清楚自己性格的基本状况;其次挖掘人的内在动力;这一软件在把测评者自身的个性特质、资源以及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行对比方面做的比较好。

(2)大学生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准确定位。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大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清晰的绘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图。思维导图是运用人脑思维展开的模式分析问题、现状等,在目标制定中的应用中,能极大的提高目标的现实性,思维导图的图形示例类似人的大脑,也形同于树根的结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目标制定时,一定要有逻辑顺序,中间是自己的核心目标,根据中心的核心目标绘制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资料、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自身应该具备的能力等,包含的每一项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自我的一个连结。

(3)与家庭、社会整合协调,优化环境,提高实效性。作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如何有效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是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落实以上精神,必须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取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由于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家庭仍有较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更多得益于家庭。因此,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学校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冰,张心平.职业生涯管理[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篇2

方法:用调查问卷对60名护理中职实习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结果: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地区对护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无显著的影响;择业标准对护理中职实习生的择业就业有影响。总体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护理中职实习生对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不是太了解,但对专业忠诚度较高,但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结论:通过在校期间开设有关课程、讲座等引导护理中职生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区内实习的60名护理中职生。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运用了康建芳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中的调查问卷。

(2)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①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护理中职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②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对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影响。

3.资料收集

从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由本课题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所有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率在60份中达100%。

二、结果

根据人口学变量的特征,对于二分类的变量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三分类及三分类以上的变量使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来探讨人口学变量因素对护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见下表)

对专业的忠诚方面

三、讨论

1.人口学变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结果: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的地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六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护理中职生大多数为女生且学历较低,就业竞争力普遍较弱,选择行业的主动权较小有关。择业标准:择业标准在自我提升的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发展地位因素在自我提升中得分最高,保健因素次之,声望因素最低,可能是中职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希望通过在护理岗位上不断努力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

2.总体状况的现状分析:护理中职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比较了解的只占18.3%,而对护理职业比较了解的占到70%。但73.4%的护理中职生都意识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赞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指导。上表显示护理中职生对护理专业比较满意的占到61.7%,70%左右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比较有发展前途且期望毕业后能够从事护理工作。出现以上这些状况与护理中职生对护士现状的认识及自身素质有关,(1)护理中职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而思维能力较差,较适合临床的护理工作;(2)我国目前的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护理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门槛相对较低,从事护理工作毕业生起码不会面临失业,这也是不少护理中职生选择护理的原因;(3)护士待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有法定的节假日,可以享受到一些国家的福利与政策。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篇3

为了解共和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现状,在2010年年终全县免疫规划工作考核时进行接种率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入下:

共和县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县辖8乡4镇(城区1个、半农半牧区7个、牧区4个)99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9022人,出生率14.51%,人口密度7.8人/平方公里,0岁儿童2017人,住院分娩率82.5%,0~7岁15576人,流动儿童1919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回、蒙、撒拉族等22多个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1%,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2460米。

1材料与方法:

1.1全县共抽取15个接种单位,每个单位每个年龄调查14名儿童共调查210名儿童。

1.2调查内容

2009年出生的儿童调查五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解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解毒活疫苗(mv)类(包括麻风疫苗)、乙肝疫苗(hepb),2008年出生的儿童调查:dpt加强免疫和mv或(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复种,2006年出生的儿童调查opv的加强免疫,2004年出生的儿童调查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加强免疫。

2合格接种率判断原则

2.1判断原则

①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公历)和接种年月日记录(公历);

②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准确到天);

③同种疫苗2针接种针(剂)次间隔?28天;

④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⑤全程接种均符合国家免疫程序要求;

五种疫苗基础免疫或初种?12月龄内完成;

dpt加强免疫、mv(1.5~2岁完成;opv加强免疫4岁内完成;dt加强免疫6岁完成。

2.2接种时间判断以接种证为准、无证者以预防接种卡为准;无预防接种证、卡者为未接种。

3结果

3.1合格接种率

5种疫苗基础免疫或初种、dpt加强免疫、mv复种(不同部位同时接种)、opv加强免疫、dt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88.57%)186/210、(90.48%)190/210、(91.43%)192/210、(95.24%)200/210、(72.92%)35/48(表1)。

3.2不合格接种率

5种疫苗基础免疫或初种、dpt加强免疫、mv复种(不同部位同时接种)、opv加强免疫、dt加强免疫不合格接种率分别为10.95%、8.1%、7.14%、1.1%、9.21%。

3.3未接种率

5种疫苗基础免疫或初种、dpt加强免疫、mv复种(不同部位同时接种)、opv加强免疫、dt加强免疫未接种率分别为6.19%、4.76%、3.33%、1.9%、21.92%。

3.4城区、半农半牧区、牧区接种率

5种疫苗基础免疫或初种、dpt加强免疫、mv复种(不同部位同时接种)、opv加强免疫、dt加强免疫全是城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牧区。(表1)

【调查分析规划(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蚕豆生长过程的小学观察日记15 2024-10-16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中学生感恩作文(整理9篇) 2024-10-26

调查分析规划(收集3篇) 2024-10-26

[热门]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字(整理7篇) 2024-10-26